孕婦中醫調理

懷孕中醫調理 專注各項細節

母親總會將最好的留給孩子,而當每位女士當上準媽媽之後,孕婦調理就變得相當重要,因為此時準媽媽所呼吸的、所進食的,全都會分享給懷內的小生命。孕婦中醫提醒,其實二手煙、酒精、或是感冒後服用的西藥,一定程度上都會「分享」給胎兒!

所以,如果想未來的寶寶出生後能夠健健康康長大,準媽媽們可以考慮開始接受孕婦中醫調理。

孕婦調理前中後期 三大階段詳細說明

因應孕婦中醫推薦的一系列孕婦調理方法,基本上可以分成前、中、後期三大階段,各階段需要注意的孕婦中醫調理事項,現為大家詳細介紹:

有關孕婦中醫調理角度上認為,脾胃乃為後天之本。懷孕後母親和胎兒的一切氣血生化之源皆發於脾胃,所以如脾胃擁有正常的氣化功能,對母子都非常重要。一般而言,大部分婦女懷孕初期未會見有明顯的妊娠反應。首一、兩星期較多見的是飲食口味上的轉變,孕婦有機會會在正餐以外的時間點特別想吃某種食物,漸漸或會出現晨起噁心欲吐的表現,這些妊娠反應一般會在懷孕三個月後逐漸減少。然而,部分孕婦中醫提醒有機會出現劇烈嘔吐的反應,加上懷孕早期受荷爾蒙波動的影響孕婦的情緒起伏較大,往往出現不願飲食、胃納大減,甚至食入即吐的症狀。

就此,為孕婦中醫可處方一些藥性平和的中藥以作孕婦調理。藥用重點乃在於調理脾胃之氣,香砂六君子湯便是常用的良藥,藥方由陳皮、雲苓、白朮,配上生薑、大棗等屬性平和的中藥組成,迎合脾胃之性以助運化。方中砂仁亦是常用孕婦中醫藥,除了開胃之外亦有安胎之功。針對部分情緒不穩定,較易感煩躁暴怒的孕婦,中醫在調理脾胃的同時亦兼顧條達肝氣,例如加入蘇葉、蘇梗,使肝氣順而不致於鬱鬱不歡,影響食欲。

當懷孕踏入第14週,便開始進入懷孕中期,此時上述的早孕反應多數會逐步減少減輕。然而隨著寶寶逐漸長大,子宮的體積亦漸增,腹壓增加連隨荷爾蒙對消化系統帶來影響,導致懷孕中期亦常見有脘腹脹滿、納食減少、胃酸倒流,甚至有兩側腹部輕微抽痛的表現。就著消化系統的不適,孕婦中醫建議作為一種懷孕調理,應該改為少食多餐,飲料亦不宜一次飲入過多。孕婦中醫推薦飯後亦宜保持上半身直立,稍作緩和散步才坐下休息,不宜立刻平臥。如果出現胃酸倒流伴見「火燒心」等不適,孕婦中醫推薦以山藥作為食療,或在奶粉中加入適量山藥粉,亦有健脾製酸的功效。孕婦調理方面可更順利。

對於兩側腹部出現抽痛,孕婦調理宜多加注意腹痛的表現,細心分辨:如果懷孕中期見腹部兩側有輕微抽痛,痛勢不會加劇,而且沒有伴隨下陰墜脹的表現,則多為子宮增大時牽扯腹部韌帶被拉長的表現,孕婦中醫建議不用過份擔心。然而,如果腹痛的頻率和程度日漸加劇,甚至伴隨陰道不規則出血等表現,這類孕婦中醫便會建議急需求醫檢查。

有關孕婦中醫調理方法及推薦 - 常見問題:

關於孕婦中醫推薦事項上,懷孕期間服用補品要小心選擇,最重要是孕婦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如何。的確,如滴雞精一類補充品,對孕婦產前產後消耗大量氣血過後,確有減少頭痛、失眠等作用,能回復氣力與精神。但如果孕婦本身底子屬燥底熱底、脾胃濕熱的話,硬要以滴雞精補充作孕婦調理,反而將令火氣更盛,而出現大量生暗瘡、喉嚨痛等情況。孕婦中醫建議人參、當歸、蟲草等藥材補品更需要倍加留心。

總之孕婦宜先諮詢中醫師的意見,了解自己體質,然後才選擇合適的補品,這是孕婦調理方面必需要注意事項。

的確,從孕婦中醫調理角度看來,懷孕滿三個月後,嘔吐等反應理應減少,但有小部分孕婦於三個月過後嘔吐依然頻繁,嚴重時甚至食入即吐,完全不能進食,長期這樣便影響到胎兒的生長,甚至有可能危及孕婦的健康與生命。因應孕婦中醫推薦一些湯水應可解決這種情況,但記著要先作諮詢,了解自己的體質和身體況,才決定服用那一種湯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