宮寒中醫調理

女性宮寒症怎麼辦?
中醫治療有法
宮寒症,是令女性感煩惱的症狀之一,因為宮寒原因牽連到種種月事失調及經行不適的症狀,宮寒甚至大大影響懷孕的機會,而宮寒懷孕亦容易有流產可能。
宮寒是什麼?有什麼宮寒症狀?
宮寒是什麼?宮寒有什麼特徵?其實宮寒原因也就是子宮受寒邪所侵,氣血被凍住了的樣子,宮寒症狀包含各種月經問題,例如痛經、月經延後、經量少而有血塊等,如放著不管,宮寒懷孕的成功機率更會減底,甚或導致不孕!這都是宮寒的主要特徵。
不少女士們察覺到以上宮寒症狀後,已苦苦尋求各種調理方法:紅糖薑水、烏雞、或是白鳳丸、四物湯沖劑等中成藥,坊間提出改善月經問題的方法林林總總,但其實並非每種方法都有效針對到宮寒問題及原因,最好還是諮詢專業宮寒中醫師的意見,改善寒性體質。


解決宮寒食療: 大溫經湯與小溫經湯
顧名思義,此方功在溫經!可是,歷代共有兩條有名的溫經湯,兩者的出處、方藥組成不同,宮寒療效亦各異。其中出自漢代《金匱要略》的又名「大溫經湯」,其後出自《婦人大全良方》則為「小溫經湯」,兩方皆能作為宮寒調理之代表方。
《金匱》溫經湯合健胃、滋陰、補血與活血中藥於一身,如果女士們平素容易怕冷、身疲乏力等宮寒症狀,便多屬陽氣不足而致的虛寒問題。大溫經湯與艾附暖宮丸相似,有阿膠、麥冬、當歸、芍藥滋陰而補血活血;桂枝、吳茱萸溫經散寒;人參補氣而使血通行幫助解決宮寒。不同的是,大溫經湯還有健胃中藥,如生薑、半夏、甘草。目的在溫暖子宮,為何又與胃氣有關?全因宮寒中醫視脾胃為天氣血生化之源,胃氣虛弱就如天不降雨,自然無氣血下輸到子宮,亦失去氣血溫煦的作用。大溫經湯正是顧及到虛寒體質的女士多兼胃陽虛的特點,而加入養胃之藥,達至解決宮寒效果,也可以幫助避免宮寒懷孕的問題。
相比之下,宮寒調理《良方》溫經湯則為「攻多於補」的方劑:當中同艾附暖宮丸,用肉桂溫經散寒;川芎、當歸養血活血。
此外,小溫經湯特別在丹皮、牛膝、莪朮三味活血行血藥。如果女士體質並非上述的虛寒、宮寒症狀,而是寒邪過盛而致的實寒,便較適合用小溫經湯。平日嗜食生冷、穿衣單薄的女士最易積聚寒邪,如果經痛明顯、經色較暗或有血塊,便多為實寒的表現。寒邪較盛,氣血自然更難通行,甚至有瘀血堵塞於胞宮經絡。這時作宮寒調理怎麼辦? 要借活血力量較強的中藥活血破瘀,小溫經湯的功效便在於此。

宮寒中醫調理: 內有方藥,外有艾灸

對於宮寒中醫治療的手段除了內服宮寒中藥,艾灸亦是中醫自古已廣泛使用的暖宮方法。艾條以蘄艾製成,本身的藥性已有溫經之功,在燃燒艾條時,更能直接散發熱力,遠遠看到已能感到暖意!中藥要起到宮寒調理的作用,只需把點燃了的艾條置於下腹部子宮對上的位置,大概十五至二十分鐘,已能有暖哄哄的感覺,緩解宮寒症狀!
宮寒調理時需要注意,這並非表皮上的暖意而已:艾條燃燒時能釋放特定的遠紅外線,緩緩滲透到皮膚以下,直達子宮,甚至通過經絡,溫暖周身,解決宮寒,甚至可以避免宮寒懷孕問題。
宮寒中醫調理對現代女士來說,艾灸或許有操作麻煩、氣味難除的缺點。可是,中醫宮寒調理的發展已促成不少新式的艾灸方法,例如艾灸盒的使用、艾灸專用的抽氣設備等等,甚至有艾灸貼等輕便的宮寒中醫產品,女士們放鬆地躺著便能接受艾灸暖宮!
有關宮寒中醫調理 - 常見問題:
除上文提及的宮寒症狀及原因外,還有以下多種主要宮寒特徵,皆屬宮寒症狀。如發現以下宮寒症狀出現5個或以上,有需要可向中醫師作諮詢調理方法,例如推薦食療或者中藥;
- 臉色和唇色見晦暗或偏白
- 容易疲倦乏力、說話不夠氣或細聲
- 經常發冷,而且頸背、四肢及小腹容易感到冰冷
- 經常腰痠膝軟及痹痛
- 容易受風寒及濕邪入侵,致經前容易頭痛、感冒和腹瀉
- 月經常常遲來,甚至有閉經情況(即6個月以上無來經)
- 月經量少,顏色淡及日數少
- 來經時小腹感疼痛,或伴隨有瘀血
- 白帶量多,並質稀如水
- 小便量多且尿色偏清,或夜尿多
是的,因應宮寒中醫理論上,女性如果要成功懷孕,便需要身體的陰陽轉化,一旦要輪班工作,或會陽氣不足,排卵便有困難,子宮環境也不利胎兒發育,所以如宮寒懷孕原因而處理不當,便較容易出現流產問題,從而有需要作宮寒調理。
如要避免宮寒懷孕,站在宮寒中醫角度上,當然要做好暖宮。暖宮即是為身體養陽氣,當陽氣充足,氣血旺盛便能改善宮寒。如計劃懷孕但又有宮寒問題而擔心變成宮寒懷孕的話,女性日常可多吃補陽氣的食物,如羊肉、鱔魚、韭菜、洋蔥、南瓜、車厘子、荔枝、龍眼、紅棗、核桃、腰果及糯米等食療,緩解宮寒症狀。當然,宮寒調理也要事先了解自己的體質,這方面可諮詢中醫師的意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