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疹源於七情起,針藥並施療效佳

濕疹,普遍及令香港人聞風喪胆的病,現代醫學又稱異位性皮膚炎,是常見的都市病,中醫學稱之為「濕毒瘡」,並無傳染性,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。病因多且複雜。可以由於飲食不節、藥物、壓力,氣候、塵埃、花粉、患者內在代謝障礙及內分泌失調所引起。其中臨床多見的,多由於被人們忽略的「情緒波動」亦是濕疹主因。根據養康中醫館中醫師多年的臨床觀察,透過針灸和內服中藥雙管齊下,可快速令濕疹好轉。

錯綜複雜的濕疹—-現代醫學觀

中醫觀點,七情內傷引致濕疹,據《黃帝內經.素門》曰:「人有五臟生五氣,以生喜怒悲憂恐」。意思是說人的情緒轉變是以臟腑精氣作為物質基礎,而外界的刺激會對應相應的內臟。中醫的「七情內傷」理論指出,「喜」、「怒」、「思」、「悲」、「憂」、「恐」、「驚」稱為「七情」,各種情緒均可對不同臟腑皆有影響,如喜傷心、悲傷肺、憂思傷脾、怒傷肝、驚恐傷腎。在日常生活中,精神情緒的變化,緊張、過度疲勞、失眠等等…皆有機會引致內分泌失調,積鬱成火,化熱而動肝風,也有機會引致皮膚敏感,或引致或加重濕疹的病情。

中醫治濕疹,重視整體觀念,醫師臨床上會四診合參,其中主要以問診為重,詳細詢問病人日常生活,職業,細心聆聽患者的語氣,配合脈診,確定證型。一般臨床治療濕疹,可能會採用涼血解毒、建脾袪濕止癢、滋補肝腎,平肝熄風等中藥,達到標本同治的功效。例如:臨床上嘗試以古方「龍膽瀉肝湯」之中的生地、甘草、龍膽草、黃芩及澤瀉五種中藥為基礎,然後加入另外多種藥材,包括白鮮皮、土茯苓、地膚子、蒲公英等等…成功醫治濕疹,療效高達92%。

中藥配合針灸雙管齊下,療效更快。其實除了服用中藥外,濕疹也可用針灸治療,兩者配合後,效果更為明顯,快速。針灸有助改善濕疹先天稟賦不足。根據脾虛是本,風、濕、熱是標的特點,取穴足三里、三陰交,脾俞穴等穴位,有效改善過脾性、特異性免疫體質,促進血液循環,從而令免疫細胞數量增加,以減低濕疹復發率,達致鞏固療效,預防復發的目的。

另外,除了針灸,中藥外,患者日常尚需注意飲食,情志的調暢,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預防濕疹。若不幸患了濕疹,為避免惡化由局部轉化為大範圍,患者應盡早找專業中醫師治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