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性腫瘤的不良遺害 – 中醫論治子宮肌瘤

子宮肌瘤難發現?

女性到了適婚年紀,與伴侶共諧連理,很多時會和另一半一齊進行婚前身體檢查,確保雙方身心準備妥當。「醫生,我怎麼會患了子宮肌瘤?平日我沒有什麼不適。」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良性腫瘤,無病症的患者,通常在盆腔檢查或超聲波檢查中才被診斷患有子宮肌瘤。一般長於子宮表面或漿膜下的肌瘤不一定有症狀。若是長在子宮黏膜下或肌壁間的子宮肌瘤,最常見的症狀是週期性子宮出血(例如月經量增加),或者是非週期性的陰道流血。

最令有意欲生育的女性擔憂的,莫過於患有子宮角或黏膜下肌瘤,令患上不孕症的風險大增。

「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」的激素藥物治療,得不償失?

子宮肌瘤主要依賴雌激素生長。現代醫學處方藥物(例如GnRH-a -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),令雌激素水準降低,治療子宮肌瘤。雌激素過低是服用此藥類物風險,例如骨質疏鬆,潮熱,頭痛。雄激素類藥物有機會令患者男性化。雖然藥物能抑制子宮肌瘤生長,但產生的副作用,不是女性病患者樂見。

手術除不掉的子宮肌瘤

確認沒有子宮及子宮頸癌前病變的患者,為了保有生育能力,通常不會殺雞取卵,故不採取子宮切除手術。

即使採取「保宮去瘤」做法,不能保證患者不復發。子宮肌瘤復發率高,多發性子宮肌瘤復發率高達7成。患者多數2-5年內復發。

當行之血不行 – 中醫治子宮肌瘤之道

子宮即是中醫理論所指的「胞宮」,屬於「奇恆之府」中的一個器宮。中醫認為子宮感地氣所生,貯藏精氣而不瀉,形態似中空的腑,功能似藏精的臟。瞭解子宮的生理形態,有助理解子宮肌瘤為何出現。

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」,子宮賦予婦女生育能力,但調理不慎的話,得大機會患有中醫範疇中的「石瘕」—-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子宮肌瘤。

子宮肌瘤在下焦,中醫重視調動及調節全身臟腑生理功能,打擊外邪,令肌瘤自然縮少消亡。治子宮肌瘤,重點在治血。

(一)瘀血積結型子宮肌瘤証診斷
月經量多,行經時間長,淋漓不斷。病理機制是瘀血阻礙經脈絡,令經血不能循脈絡運行,脈絡破裂,經血成「離經之血」,故此月經淋漓不盡。
經色暗紅夾瘀塊,經前及經期少腹疼痛劇烈,按之不減。觸診時有硬塊,推之不移。乃因瘀血日久成塊,隨經血流出。而且因瘀血阻塞血脈,剌激痛覺。

(二)濕熱型瘀結型子宮肌瘤診斷
月經量多,經期前後不穩,時早時遲,時長時短。經行有瘀時,令經血急迫脈絡,「離經之血」增,故月經量多。瘀血蘊絡濕熱,濕氣本是陰濁物質,使經血自動減慢。反之熱邪會加速經血運行,故此經期的來臨與停止時間不穩。
月經將行及來經期間,腰骶與小腹脹痛,或灼熱製痛。濕熱因於子宮,濕氣壓力加熱力膨脹,自然令小腹脹痛或產生帶灼熱的痛感。

子宮肌瘤治療,溫涼並化

桂枝茯苓是治子宮肌瘤的名方,當中桂枝溫通血脈。赤芍散瘀止痛,輔丹皮涼血化瘀。此方溫涼並重,適用於溫化因寒邪困於胞宮,經血不利,形成的塞瘀。同時清除塞瘀久積附帶的鬱熱。瘀血鬱結的子宮肌瘤,無所遁形。

治療同時保健,針炙亦是治療子宮肌瘤良法。沖脈、任脈、督脈、帶脈與子宮關係密切。帶脈可約束,統攝沖、任、督三經氣血,又可固攝胞胎。針炙得法,能化肌瘤於無形,同時理順婦女生育機能。

現今香港女性多於職場上獨當一面,工作忙碌,容易忽視身體警號。女士們,不能掉以輕心。